自品茗之初,已历十七载春秋,在这漫长的岁月里,我踏遍茶山,寻觅茶香,累计品茗了472款不同之茶。我深感茶之博大精深,不仅在于其滋味,更在于它所承载的文化与历史。因此,我立志以诗词为媒,将我国茶叶的千姿百态、千般风味,一一呈现于世人眼前。
虽知自己笔墨尚浅,难以穷尽茶之精髓,但我仍愿以拙笔记录下这份对茶的热爱与感悟。待他日白发苍苍,回首往事,这些文字或许能成为我与茶相伴的珍贵回忆。
在完成了《二十茶诗》与《十六茶词》之后,我并未停下脚步,而是继续踏上了茶诗创作的道路。而今,我着手的是《地方茶》系列,旨在通过诗词的形式,展现我国各省市茶叶的独特风采。这个系列将避免与前两个系列中的茶叶重复,力求每一首诗都独具特色,每一款茶都独一无二。
在诗中,我将尽量避免直接点明茶叶的名字,而是通过描绘其独特的生长环境、历史渊源、外观形态、茶性口感,以及我个人对这款茶的感悟与意境,让读者在品味诗歌的同时,能够感受到茶的独特魅力。我希望通过细腻的文字,将每一款茶的特性与韵味描绘得淋漓尽致,让读者能够清晰地识别出我所写的是哪款茶。
中国茶叶种类繁多,体系庞大,我深知这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任务。因此,我将不定期地更新发表新的作品,与大家分享我的发现与感悟。愿我的诗词能成为连接茶与人心灵的桥梁,让更多的人了解茶、爱上茶,共同品味这份来自大自然的馈赠。
天目青顶
文/李一清
十里峻峰藏毓秀,云崩岚飞香泄流。
天目青顶称冠绝,岁凝奇香入玉瓯。
东坑野茶滋味厚,西坑清泉润如油,
欲访陆羽游此处,大树华盖不枉求。
十里:原自“天目千重秀,灵山十里深”——天目山之美誉。
东坑茶叶西坑水:这是临安当地人对东坑茶叶的赞誉。陡峭的山坡、清澈的溪水,为茶叶的生长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。东坑野茶指“天目青顶”。
大树华盖:天目山以其茂密的森林、珍稀的植物资源和壮丽的景色而著名,被誉为“大树华盖”,意指其树木茂盛如华盖般覆盖大地。原句为“大树华盖闻九州” ——天目山之美誉。
平阳黄汤
文/李一清
浙南茶乡誉海潮,齐名四杰共风标。
清芬高锐三黄韵,金波微漾泛仙韶。
古法今承融此味,词女骚客尽诗豪。
平阳一叶知风雅,醉卧氤氲梦远遥。
四杰:君山银针、蒙顶黄芽、霍山黄芽、平阳黄汤。
三黄:干茶显黄,汤色杏黄、叶底嫩黄。
金波:金黄色的茶汤。
仙韶:即仙韶曲,也泛称宫廷乐曲。它源自《新唐书》卷二十二〈礼乐志十二〉。这里用作于金黄色的茶汤在微漾的时候,泛发出的声音犹如仙韶曲子。
兰陵王·庐山云雾茶
文/李一清
翠峰耸,云靄轻飏雾绮。禅林寂,鐘磐幽扬,古寺茶烟袅袅起。
慧根滋玉露,调匀异香气息。千秋岁,六绝名茶,汉宋诗章颂久矣。
松风过涧溪,碧泉叮咚细,江南云腴。闻名四海皆称奇。
诗魂茶韵倚,鸿蒙万象,慢品清茗意自怡。雾深云梦里。
闲驻,石亭西。遥望千山绿,近观茶烟,随风轻舞心随喜。
邀友话桑梓,醉烟霞里。毓秀庐山,云雾茶,永铭记。
安化黑茶
文/李一清
安化茗风古韵萦,始祖黑茶史载清。
渠江薄片唐时贡,金花独绽耀目明。
湘尖三砖传千古,一卷千两展新行。
品得湘中独特韵,余馧悠长似禅定。
漳平水仙
文/李一清
漳平茶山翠万坡,水仙灵气贯碧箩。
香配兰馥引蝶逐,淳比甘露解蝉渴。
茶制方磚越古雅,金汤沸盏月映波。
余韵方寻见真味,尤如牛女会天河。
普洱茶
文/李一清
银生古府普洱香,生熟双绝意味长。
陈韵悠悠透金石,新芳袅袅绕画梁。
霞波荡漾凝汤色,玉叶翻飞舞霓裳。
人生如茶经岁月,浮沉聚散皆文章。
永春佛手茶
文/李一清
清郁袅袅绕云纱,香橼翠伞展韶华。
大叶如掌形佛手,甘霖风沐几度花。
林间月下取泉煎,籍此一壶话桑麻。
慢啜清茗可入定,与佛有缘忘归家。
汉宫春•诸城绿茶
文/李一清
碧野生香,古邑诸城秀,绿意独彰。南北朝梦,御案轻拂流芳。唐风宋韵,道人茶,名动朝堂。金泰和年兴盛,遍植淄密海疆。
清泉煮就新茗,汤甘绿翠,栗韵清爽。叶片凝脂耐泡,犹自鲜芳。世间纷扰,皆抛却,只留茶香。寻一片,心之净土,静享片刻时光。
道人茶:于南北朝时期,诸城绿茶已入宫廷,受到皇帝的喜爱。到了唐代,当地人开始广泛种植茶树,并精心加工后献于唐玄宗,这款茶因此得名“道人茶”,名声远扬。
遍植:金泰和元年(1201年),《金史•食货志》明确记载,在淄(今山东淄川)、密(今山东诸城)、海(今江苏连云港)等地种植与制造。
坦洋工夫茶
文/李一清
坦洋茗香透诗心,清幽雅致远凡尘。
乌龙轻舞风前曲,金毫摇曳月下痕。
古桥流水千年事,斗量白银换清芬。
船台置茶工夫闲,清溪畔上醉芳魂。
乌龙:指此茶融入了制作乌龙茶的摇青工艺。
古桥流水、斗量白银:来之当时民谚“国家大兴,茶换黄金,船泊龙凤桥,白银用斗量。”
宜宾早茶
文/李一清
怀王鳥一鸣惊人,稀世茶芽揭晨烹。
百家有赋风俗乐,一盏壶配驻熙春。
雪浪滑涌齿颊香,拔贡诗吟赞溜顺。
追史宜宾开怡风,早茶乐遍庶人心。
百家:百家:李白、杜甫、韦皋、岑参、苏轼、苏辙、黄庭坚、陆游,明代杨慎、尹伸,清代王士祯、赵树吉、邱晋成、黄炎培等一批文人学士。
风入松·龙须茶
文/李一清
武夷仙茗出山麓,龙凤传种。八角亭茶彰匠工,显善庙,僧尼贡荣。絲絲轻束双条,龙须凤尾玲珑。
墨绿衍光泛幽香,乌龙韵相融。御茶献呈帝皇悦,赐铭扁,美誉驰颂。风入松蔭茗语,人间佳话情憧。
显善庙:古时地方官将八角亭龙须茶献于朝廷,皇帝闻茶名含“龙须”,大悦,御赐八角亭名“显善庙”。
龙须凤尾:其独特制法,即采用丝线捆扎成一束束的茶条,使茶条如“龙须凤尾”的形状,又名“束茶”。
赐铭扁:即“显善庙”。
鹊桥仙·花果山云雾茶
文/李一清
翠色浮云,清音穿雾,韵透花果山巅。
形似眉状叶如剪,抿清波,一口万念。
东坡梦醒,松风煮茗,一襟清趣悠然。
闲来漫品山云味,神思远,画屏无边。
紫阳毛尖
文/李一清
一道紫阳毛尖汤,轻呷唇边漾甘芳。
两道轻吟山月静,三道细赏水云长。
四道茶趣心欲醉,五道肺腑渐清凉。
六道过后通神意,七道品完逸思翔。
千秋岁·午子仙毫
文/李一清
秦岭纵谷,仙毫隐雾霭。清泉洌,叶初开。子时听古韵,茶意绕瑶台。云外客,品茶心自怡然来。
风雅聚轩斋,品茗话悠哉。香氛绕,意舒怀。翠尖凝玉露,碧色映月白。心如水,茶魂犹在梦徘徊。
翠尖:指茶芽的翠绿色盒尖端特点,即芽头。
羊岩勾青茶
文/李一清
勾青叶色翠,石影似群羊。
碧水浮香远,江南第一芳。
翠浪梯田起,绿云满山岗。
心驰羊岩顶,醉卧品茶香。
第一:古以“山顶石壁上有石影如羊”而得名,今因出产“江南第一勾青茶”而闻名。
松萝茶
文/李一清
松罗香气冲碧空,翠色仙茗入盏中。
龙井难追此奇味,三重韵致独称雄。
橄榄回甘心可溯,月下品茶悟禅宗。
古韵今风相映照,神游万壑步苍穹。
难追:古人有“松萝香气盖龙井”的赞辞。
橄榄:此茶在很多茶叶里所出现罕有的“橄榄”风味。
三重:色重、香重、味重
宜兴红茶
文/李一清
阳羡红茶誉满唐,宋墨文芳贯西东。
卢仝诗里绘仙境,陆羽茶经颂雅风。
细雨润山春色动,紫砂为器意更融。
不事源水沸弥香,一啜真味韵无穷。
不事源水沸弥香:宜兴红茶在浸泡饮用时无需繁多的茶工琐事。一不事源水,虽以软水为佳,但对于其他浸泡用水的来源亦是处之泰然;二不需洗茶,宜兴红茶因其叶芽细嫩,所以第一泡的茶水即能饮用;三不计沸度,只要是沸腾过后大约85度到90度的水温即可取用。紫砂为器,相依成趣!
瑞鹤仙·婺源绿茶
文/李一清
叠峰翠雾,云聚歙州处,香泄万路。唐宋遗风,陆羽留墨,冠茶绝品,声名远驻。一隅香泉煎煮。绿芽奇,胜脂肤,君王偏心慕。
红绿黑白,独绿为骄,清新如许。樱草香浮,水清冽,味醇如醑。头春头釆,人间味,春薰满壶。婺源茶韵雅,古今意未殊。
绝品:《宋史·食货》婺源的谢源茶列为全国六种名茶“绝品”之一。
独绿:婺源有“红绿黑白”四色之茶的特产,其中绿茶最负盛名。
龙泉茶
文/李一清
千古灵气藏龙潭,蕴发茶株沐泉烟。
天乡星宿多寂寞,遣来玉女採芽鲜。
龙泉茶香久蜚名,一壶碧汤融情煎。
人间应有天上无,金婚式上忆怡年。
龙潭:即龙潭湖,其位于台湾省桃园县龙潭乡。
一剪梅·浮红
文/李一清
浮梁工夫古韵长,叶质柔嫩,汤色红芳。
条索紧细紫铜色,形美味醇,齿颊玫芗。
琵琶行里话盛况,茶贸歙州,万国来商。
瓷光茗影梦魂爽,一盏心飞,一盏魂翔。
琵琶行:唐代著名诗人白居易在其名篇《琵琶行》中有诗句“商人重利轻别离,前月浮梁买茶去”,生动记录了当时浮梁作为茶叶贸易中心的盛况,以及商人们为了利益奔波于浮梁买茶的情景。
万国来商:同样在唐代,王敷在其著作《茶酒论》中提及“浮梁歙州,万国来求”,描述了浮梁茶叶的国际贸易盛况,显示了浮梁茶在当时已享有极高的国际声誉。
百色红茶
文/李一清
采自凌云白毫芽,手起叶落焙成茶。
沏出红汤中国色,品来百色韵如纱。
金毫舞动风云起,乌润留香世人家。
遥敬当年起义者,英魂不朽耀吾华。
忆江南·金秀红茶
文/李一清
金秀美,古韵透红纱。
云雾滋养山色好,瑶乡水土育芳华。
禅意入茶家。
遵义红茶
文/李一清
黔山云雾下,红茶遵义佳。
金毫浮玉盏,汤亮映窗纱。
湄潭循古制,匠心凝芳华。
茗香漫书卷,余韵绕指家。